继2018年1月17日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获得8000万美元B轮融资后,1月25日,无人售货机E栈多获得耀盛投资1亿元投资。进入2018年以来,无人零售延续了2017年的火热,以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无人售货机为主的无人零售正在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艾瑞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中国自助售货机存量达到40万台,开放货架累计落地量2.5万个左右,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个左右。全年交易规模保守估计接近200亿元。
阿里巴巴、腾讯等行业巨头及大量资本的不断介入,使得这个在中国诞生了20多年的零售细致划分领域迎来爆发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共有30家无人零售企业获得融资,其中13家明确公布金额的企业融资总额达到57亿元。
2018年1月12日,继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购51零食之后,便利蜂宣布已完成对领娃的战略投资并控股。与此同时,猩便利宣布撤销所有三四线城市站点。无人零售行业的洗牌和重构正在同步进行。
在艾瑞咨询统计的19家无人零售行业A轮后企业的投融资情况中,进入C轮融资的企业有2家,进入B轮融资和战略投资的各1家,其余的15家企业全部为A轮或A+轮,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一行业正由起步期进入风口期。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将达到万亿市场规模,而到了2022年,无人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
无人零售的雏形为自助贩卖机,早在上世纪末已确定进入国内。2016年之前,所谓的无人零售业态大多数为自助售货机,如友宝自助、两杯咖啡、天使之橙、甘来等。直到2016年底,很多类型的无人零售创新公司开始集中涌现。
艾瑞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传统零售业中,租金和人工是最为庞大的两项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接近一半,租金成本占比也超过40%。相比传统零售,新零售在成本上大幅度降低,尤其是无人售货机,毛利率可达40%左右。
据艾瑞咨询测算,投资10万元的无人便利店回本周期是10-14个月。据E栈多总裁付凯透露,无人售货机日交易流水从400元到1000元不等,通常情况下,一台无人售货机8个月后即可收回投资。
此外,微信、支付宝等手机支付方式的兴起,以及AI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进化,也为无人零售提供了技术支撑。
无人零售这一潜在万亿市场,不仅有大量创业企业在资本的护航下积极涌入,也吸引了永辉、沃尔玛等传统零售,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以及娃哈哈等实体企业的介入。
无人零售市场还受到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等资本大鳄的青睐,2018年1月份,微信支付联手EasyGo、ELLE等品牌在上海万象城落地了首个无人快闪店。几乎同一时间,蚂蚁金服首家无人体验店WithAnt也正式上线。
2018年1月25日,耀盛投资宣布对无人售货机企业E栈多投资1亿元,据耀盛投资旗下富银基金总裁郭浩天透露,1亿元的投资中,有5000万元为战略投资,耀盛投资在E栈多中持有特殊的比例的股权,另外5000万元为债务投资。
郭浩天表示,之所以投资E栈多是因为看好无人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未来投资回报主要是通过E栈多上市后实现。按照规划,E栈多将于2021年前后在香港上市。
付凯表示,本轮融资的1亿元大多数都用在拓展业务,2018年将会继续在全国布局两万台左右的无人售货机。郭浩天表示,这次投资虽然是通过未来上市实现投资回报,但并没有与E栈多设定对赌条件。
此外,2018年1月17日,缤果盒子B轮融资拿到8000万美元融资,折合人民币5.1亿元,在2017年的A轮融资中,缤果盒子已经获得了GGV纪源资本和启明创投等共计1亿元的投资,长期资金市场对无人零售市场的投资手笔逐渐大了起来。
早在2017年之前,长期资金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单笔投资一直维持在千万元级别。直到2017年2月,无人便利店便利蜂在A轮融资中,获得斑马资本共计3亿美元的融资,创造了2017年无人零售领域单笔融资规模纪录。
2017年,获得过亿融资的企业不在少数。2017年3月份,每日优鲜C+轮融资中,获得Tiger老虎基金和元生资本等共计2.3亿美元投资;同年6月份,友宝在新三板上市时获得海尔投资和凯雷亚洲基金共计5.3亿元战略投资。
此外,无人零售领域融资过亿的企业还包括获得1.4亿元的小e微店、3.8亿元的猩便利、4亿元的天使之橙和1.2亿元的小麦铺。
与无人零售相关的技术企业也受到了长期资金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其中,个性化导购平台TrueFit获得5500万美元融资,AI解决方案公司Aibee获得1.65亿元融资,人脸交互智能硬件公司Rokid获得1亿美元的融资。
与其他消费升级相关的行业一样,新零售行业也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战略布局的重心。
在线下领域,阿里旗下已经汇集苏宁、盒马鲜生、新华都、新华联、银泰等,腾讯则有华南城和永辉超市。在电商领域,阿里有淘宝、天猫、苏宁易购,腾讯系旗下有京东。此外,在物流、生活服务、技术应用等领域双方也均在大规模布局。
在对线下零售、电商、生活消费、物流等所有的领域进行广泛的布局和资源抢占后,战火现已延伸至无人零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