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岁的抚州小伙小甘一年半前来到南昌创业,开了个烘焙培训班,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小面包店。与普通面包店不同的是,他经营的面包店玩起了无人售卖模式。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小甘的面包店,了解这背后的有趣故事。
小甘的这家无人售卖面包店位于西湖区孺子路,门店不大,分为门廊位置和工作间两部分。记者看到,墙上贴着“无人售卖”四个大字,同时边上还贴着“抱歉,无人看店,有需要的话可以扫码购买”的提示语,以及收款码。记者来到店里的时候,正巧碰到小甘将新鲜出炉的台式红豆包、菠萝包和可颂拿到店里售卖,他一边摆放面包一边和记者聊天,时不时还有路过的市民好奇地走过来询问。
小甘和记者说,起初他在烘焙培训班上课,妈妈经营小店卖包子,到了今年6月初,由于烘焙培训班比较忙,妈妈身体不好需要休息,于是,他便决定尝试无人售卖模式。小甘在店前的门廊位置摆放了几张小桌子,每天把亲手做好的面包、饼干、桃酥等食品从培训班送到店里,在桌上摆放好并贴上每种食品的生产日期、最佳食用日期以及价格。“剩下的就靠顾客自助付款购买了。”小甘说道。
刚开始,小甘每天早上把面包送到店里就去培训班上课,等晚上忙完了就回到店里关门。“可是有一次我发现,晚上会有一些外卖小哥想要买面包吃,所以脆每天不关门,24小时开着,方便下晚班的人和外卖小哥购买。”小甘介绍道,除非店里的面包卖完,他才会暂时把店关了,等到新一批面包出炉,他再送到店里来。
小甘和记者说,他开始尝试无人售卖时,朋友们担心有人拿了面包不付钱,但在无人售卖的这几个月里,绝大多数顾客都会自觉付款拿走面包。“既然已经选择了无人售卖模式,就要对顾客有基本的信任,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互动。”小甘说道。
或许正是小甘的信任,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我记得有一个顾客,连续一个星期下班后来到店里购买面包。因为店里每天卖的面包都不一样,所以很多老顾客看到出了新品就会过来购买。”小甘说道。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开店前,小甘针对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向辖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了咨询。“开店时对办理证照等流程不熟悉,所以我咨询了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系马桩分局的管片干部巢丽花,在她的协助下,我很快就将需要的证照办好了。”除了办理证照外,巢丽花还指导小甘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食品安全,标识标签要规范,标明每一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最佳食用期限,同时做到明码标价。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小甘严格按照面包的保质期限进行售卖。“每次拿过来卖的面包数量不会很多,一般都是3个品种,每个品种10余个,所以很快就会卖完。”小甘说道,如果当天面包没有卖完,他就会将剩下的面包半价出售,或者直接送给晚上还在忙碌的外卖小哥、环卫工人。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陆续有市民来到小甘的面包店选购面包,并自觉扫码付款。“这家店刚开始无人售卖的时候我就看到了,最初我以为里面的工作间有人,后来才发现这是无人售卖的店,感到很新鲜。”市民小胡是附近的居民,天天都会经过小甘的店,有时早上来不及吃早点就会到小甘的店里买两个面包。“这也是店主对我们的信任,说明现在的社会风气慢慢的变好了。”小胡说道。
市民陈先生也表示,这种无人售卖的模式方便了很多“社恐”人士。“很多人在购物时,会遇到导购、推销员一直跟在身后并试图推销产品,让人感到很不自在,无人售卖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陈先生说,他也常常来这家面包店,遇到喜欢的就买,不喜欢就直接走,购买方式更自由、便捷、省时。
除了小甘的面包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清楚看到各类“大数据+黑科技”加持的无人售货场景——自动售货机、自助收银台,以及逐渐兴起的24小时无人便利店……那么,无人售货模式有什么特点,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有咋样的发展的新趋势呢?
对此,南昌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所长戴庆锋认为,无人售货的人力成本和场所成本都会比传统的有人经营模式缩减不少。未来,无人售货模式是一个很明显的大趋势,特别是对传统的食品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来说,是一种机遇,“商家通过无人售货的方式,能节约很多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同时,戴庆锋认为,无人售货模式在未来也会成为同行之间的一种挑战,“现在无人售货的产品多是食品类,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行业和商品也开启无人售货模式,竞争力也会慢慢的大。”
无人售卖面包店,3个月来很少发生吃“霸王餐”的现象,这让记者想到最近发生在浙江龙泉市的一则新闻:浙江龙泉市茶叶种植户冯伟,未解决自家农场滞销的西瓜,在街头小巷设置多个无人售瓜摊。半个月过去,销量慢慢的变好,顾客大部分能自觉付款,总体效果比他预想的好很多。
无人售卖是对个人素质的考验,值得高兴的是,大多数市民抵住了“占小便宜”的诱惑,与小甘共同完成了一次关于“信任”的互动,让“诚信之花”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