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几年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推动了自动售货机行业发展,领域内更是出现了一些大玩家,比如新三板上市的友宝。不过,市场的领先从来不是稳定的,从去年慢慢的出现的智能自动售货机不仅更“酷”,在基本财务模型方面表现更加优秀,也拥有更多的个性化广告营销可能。
京东到家 Go 近日宣布,基于第三代“智能货柜”设备,其智能供应链系统 2.0 已升级完成。此供应链系统可实现自动触发补货任务、下达补货指令、以及规划补货路线,因此能实现智能货柜的补货成本率总体下降 50%,每个点位的单点产出提升了 50%。
京东到家是领先的同城速递和零售即时消费平台,提供超市便利店商品、鲜花蛋糕、医药等跑腿服务,承诺 1 小时内送达。目前京东到家已覆盖近 40 个主要城市,月活跃用户超 2500 万。2017 年,京东到家与母公司京东的无界零售实验室共同成立“京东到家 Go”,并推出“智能货柜”,你能够理解成智能版的自动售货机。
购物流程方面,京东到家智能货柜的方式类似 Amazon Go。用户使用微信/京东/京东到家账户打开柜门,挑选商品,期间改变主意可以将商品放回货架任意位置,屏幕上显示取走商品的价格,关上柜门后系统自动发起扣款,消费者即取即走。
智能货柜的感知技术结合了视觉识别和重力感应:使用高清摄像头实时抓拍用户从拿取商品到拿离货柜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并在商品运动中实时识别商品的种类和用户行为;而内置的重力传感器,根据每个货道重量变化来识别用户拿取的商品种类。京东到家 Go 的第一代智能货柜以重力感应技术为主,第二代设备则以纯视觉柜的形式出现,第三代则基于两种技术特点,同时使用两种传感技术。
为了能识别移动中的物体,京东到家 Go 安装更为先进的高清摄像头,以保证能抓拍到更多运动中的高清照片,确保不出现拖影等情况。同时,在捕捉到的图像帧数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对商品模型的多维度训练,特别是对每个商品的每个 SKU 进行多维度的反复训练,提升识别的准确率。在数据的模拟训练过程中,京东到家 Go总共制定了 80 种拿放规则,每一种商品都将采集 8000 多张图片,确保模拟出线下的每一种场景和每一种拿放动作及手势,提升单帧图像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根据自动售货机大国日本的行业发展,自动售货机数量随人均 GDP 增长而增多。尤其是在人均 GDP 介于 8000 美元到10000 美元期间,售货机数量增速非常快。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人均 GDP 在 2016 年达到 8123 美元,接近于 70 年代末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
而在自动售货机市场方面,截止 2016 年美国和日本的售货机数量分别拥是 691 万台和 580 万台,对比之下,中国仅有 20 万台,因此中国的自动售货机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相比传统的自动售货机,京东到家 Go 智能货柜主要有下面这些区别:补货经营成本更低、连接线上和线下。
运营成本更低:自动售货机的运营包括对机器的维护和商品补货。京东到家 Go 2.0 将此前人工完成的任务升级为由系统完成。
在 1.0 阶段,京东到家 Go 的补货流程中基本上由人工完成,包括点位商品消耗的统计、判断要不要补货、下达补货指令到仓库、仓库准备商品并匹配补货员以及补货员根据固定的路线随车补货。该阶段供应链智能化大多数表现在通过大数据对用户喜好的分析,进行个性化商品的推荐及商品的选品和迭代。
而补货任务触发的自动化,则是系统会自动统计每个点位的商品的消耗情况,在后台对要不要补货、需要补哪些品种的商品等进行自动判断,并下发相应的指令。补货任务自动匹配补货员即补货指令清单下发后将直接匹配到补货员的接受设备,直接指导补货员进行补货。行车路线的智能规划,指系统会结合实际需要补货点位进行路线优化,以确保补货的及时性。
在 2.0 版本中,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环节。此供应链系统可实现自动触发补货任务、下达补货指令、以及规划补货路线,因此能实现智能货柜的补货成本率总体下降 50%,每个点位的单点产出提升了 50%。此外,2.0 版供应链一改固定路线、固定班次的补货节奏,实行更为灵活的按需补货,提升每次补货的效率和精准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智能化优化,京东到家 Go 的补货成本率总体下降了 50%,单点产出也提升了 50%。据京东到家 Go 总经理江军介绍,补货成本率是成本除以销售额,“比如以前补货可以卖 5 件商品,现在补一次货能卖 8 件商品,即便在单次补货成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实际成本率是一下子就下降的,何况智能供应链 2.0 还对人力成本和补货频次、路线都来优化。”
京东到家 Go 总经理江军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落地到京东到家 Go 运营的各个流程环节,充分彰显了技术优势,也为新场景的开拓和进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京东到家 Go 将进一步以技术为核心,探索和优化运营模式,提升运营效率,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加优质的个性化商品和近场消费服务。”
连接线上和线下:连接用户身份与购买行为,即除了群体的消费数据,还拥有个体消费者的购买历史。
智能货柜通过大数据和用户画像分析,为用户的每一次购买行为“打标签”,未来还可以为每个用户展示不同的广告,提升广告的效果。
广告业务是中国自动售货机的关键利润来源,以最大的自动售货机厂商友宝为例,截止 2013年末,友宝铺设了超过 1.5 万台设备。尽管商品销售为此公司贡献了过半营收,但根据财报,这部分业务是亏损的,而广告则承担起为友宝带来利润的责任。
对广告行业来说,个性化无疑是提升投放效率的一个利器,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的广告、或者一些网站基于用户在电子商务平台历史浏览数据,都是已经被市场验证的广告模式。未来广告必然也将继续“个性化”精细投放,而这需要大量的用户数据、用户画像,基于对用户的信息判断进行投放,因此获取用户线上线下的行为数据就变得格外重要。
京东到家发布智能货柜无疑将威胁传统自动售货机的地位,相比成本在 1 万元的京东到家智能货柜,传统自动售货机大概要 3 万。友宝称其折旧年限为 8-9 年,结合 2013 年的数据,很多新投入的设备还不到更新年限,如果提前替换将导致成本上升。
友宝的很多自动售货机已经接入微信和支付宝,但是据 DT 君在北京地铁站的观察,友宝仅仅用作对实体货币的补充,机器不了解用户的信息,而这种设定也将威胁友宝的盈利工具广告业务。
总体来看,自动售货机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也无法忽视,将极大地改变产品营销售卖、供应链管理、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以及广告业务。